信報專欄,大家可讀
國民教育
地鐵新線宋皇台站,將所發掘的古物展覽, 有二百多件。 事實勝於雄辯, 香港此地,末在英佔期,只有赤柱漁村, 只得廿百人左右之説,便是大意亂寫了。 在割據九龍半島之前, 沒有詳細考據 聖山一帶歷史, 亦不知早在,千年前, 已有人建村,係有文明之景像。我為:宋朝之前, 香港島、九龍半島(包括新界)都有高等文明, 都是集居於此的民家創造的。
這是很好的公民教育。我們知道:認識歷史,便是一項上等的公民教育。猶其中國人認譏中國歷史, 更是我們好應該的事。舊時, 小學、中學必教, 不只是重要課程之一, 也是公民教育。(故此, 錢穆先生訂立中國通史新亞書院必修課。
中國在「故宮博物院」亦在香港設立支館展出故宮文物, 學生.教師理應聯袂参觀, 學習呀。
中史是很容易唸的。不知為何,已成了中文課程外又一艱難科目。每年報考人數減低, 人們只看最熱門的數理化, 願望成為科學家、財經家、政治家。(但是又少人成功改善香港經濟及環境呀!)
歷史重真實, 最重要是真確。 這也是研究歷史的人最大、最重要的使命和天職。真正唸歷史的人,有骨氣, 有承擔, 為歷史之真而捨命。不是為金錢, 為名譽而捨命。香港就是少了這些「硬骨頭」吧。
說到骨氣, 在工商業大都會真正多餘。英佔期, 一直造就香港成「亞洲五小龍」, 不願提倡中國哲學、中史。因為这便為了骨氣而培養, 仁義道德都不講了。西方哲學也有道德的。只重視出身做「三司」, 都是向錢看多。中國哲學、歷史學漸漸式微, 學子更不願學習一些賺不到錢的科目呀。
如果要社會進步文明,必要先重視哲學和史學。這世界上還有校長、教師、家長能如此嗎?我真是很懷疑了。